网上有关“柳钢去年盈利”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柳钢去年盈利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目前我国钢铁业产能出现了过剩,但从各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关系来看,我国钢铁业的供需关系正在好转。
2007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246.78亿元,同比增长26.4%。我们预计今年四季度同比增长速度仍在26%左右,2008年在20%以上。具体来说,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较大的制造业、房地产、交通运输业投资增长也都保持着高水平。这些都是“耗钢大户”,钢铁业未来需求将有“充分的保障”。
与此同时,钢铁业投资却出现了下滑。我国钢铁行业投资额2005年达到2281.49亿元,创历史新高。按照钢铁业两到三年的投产周期,加之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的加大,我们认为2007年或2008年极有可能是我国钢铁产能的高峰。在此之后,国内的钢铁供应情况将有很大变化,部分品种将会出现供不应求。
全球市场需求依然强劲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根据7月下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预测,未来两年世界经济将增长5.2%。经济发展保证了全球制造业及基础建设处于持续扩张状态,拉动世界钢铁需求,预计在未来几年,全球钢铁需求仍将继续处于高位状态。
与需求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全球粗钢日均产量同比增速出现下滑,世界新增钢铁产能供给明显不足。从钢铁投资到形成生产能力一般需要两到三年时间推算,国际钢铁业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形成新一轮钢铁生产能力。
我们认为,在全球钢铁行业需求继续处于高位状态、产能增加有限的情况下,国际需求增量部分将依然主要依靠我国出口来弥补——全球依然需要我国钢材出口。
期待中国的“新日铁奇迹”
日本的经验已经表明,一个国家的钢铁产业,往往是在对外出口受到限制和面对较大落后产能压力的情况下,通过钢铁行业自身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兼并来做大做强的。虽然,我国钢铁业未来不会是一个以出口为导向的产业,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拉动了下游对钢铁业的旺盛需求及升级要求,这些也将使我国钢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我升级的能力和全球性的竞争能力。
同时,我国目前又是全球吨钢盈利最少的地区。虽然有出口税率的存在,但在全球钢铁需求旺盛的条件下,我国钢材总体毛利率将向全球水平靠拢。而在我国钢铁业目前总体毛利率仅为10%左右的情况下,毛利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我国钢铁行业利润就会增长10%。
从这些意义上说,虽然业界对铁矿石谈判价格将大幅上升存在较强的预期,加之铁矿石现货价格、焦炭价格、海运费上升势头不减,钢铁行业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但这些仅是我国钢铁业“做大做强”中的小插曲。我们认为我国钢铁业不仅没有达到盈利拐点,相反在完成行业兼并和产业升级后,行业盈利能力还将大幅增强。而即将做大做强的中国钢铁业,相对于80年代日本钢铁业同时还有自身的三大优势:1)自身拥有矿源;2)工业化尚未完成;3)自身拥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容量。
我们认为,在人民币升值、我国钢铁业做强做大的条件下,上世纪80年代日本钢铁企业出现的“新日铁股价奇迹”,同样有望在我国的大型钢铁企业中出现。
关注三大投资机会
虽然在成本方面面临很大的压力,但在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拉动下,我国钢铁业不仅没有到达盈利拐点,还很有可能步入一个新的景气周期,这给钢铁行业带来一定的投资机会。
从估值角度来看,目前A股市场2007年动态市盈率为35倍左右,2008年动态市盈率为25倍左右;而钢铁行业2007年动态市盈率仅为17倍、2008年动态市盈率仅为12倍,钢铁板块在整个A股市场处于估值洼池。考虑到我国钢铁公司将做大做强,以及钢材价格将出现分化,钢铁行业2008年存在着结构性的投资机会。个股方面,我们认为钢铁股的主要投资机会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原料价格上升时,具有铁矿石等资源的钢铁上市公司。目前,我国矿石自给率较高的公司,主要有攀钢钢钒、唐钢股份、本钢板材、太钢不锈、鞍钢股份、包钢股份、酒钢宏兴和西宁特钢,其中,西宁特钢和攀钢钢钒本身就拥有矿石资源。
第二,在我国钢铁业“做大做强”过程中,具备并购整合和产业结构升级概念的上市公司。未来行业龙头公司,包括宝钢股份、鞍钢股份、武钢股份、首钢股份、唐钢股份;并购题材公司,包括包钢股份、马钢股份、安阳钢铁、三钢闽光、承德钒钛、莱钢股份、邯郸钢铁、杭钢股份等;产品结构升级较快公司,包括安阳钢铁、八一钢铁等。
第三,有建筑钢材、中厚板以及其它转嫁能力较强产品的上市公司。生产中厚板公司,主要有宝钢股份、济南钢铁、南钢股份、安阳钢铁及重庆钢铁等;生产建筑钢材的公司主要有八一钢铁、三钢闽光、广钢股份,韶钢松山、南钢股份及柳钢股份等;具有优势品种的公司有太钢不锈(不锈钢)、马钢股份(车轮用钢)、宝钢股份(高端冷轧)、武钢股份(冷轧硅钢)以及新兴铸管(铸管)等。
武钢被曝裁员万人 一些员工将提前退休居家休息
我认为国投新集喔;近期煤炭行业景气旺盛,不仅因为冬季历来是用煤高峰期,而且还源自全球能源高价格时代的来临,赋予了煤炭价格持续上涨动能。同时,我国近年来煤炭产业政策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对煤炭价格的定价权。公司主营业务为煤炭采掘、洗选和销售,是安徽省四大煤炭生产企业之一。
面对华东地区煤炭需求激增情况,拥有运输半径优势的公司有望充分享受华东地区煤炭的景气度,从而放大行业景气所带来的利润释放效应。公司具备储量上的比较优势,按照目前存量资产和核定生产能力,公司目前资源能够开采年相当可观。该股正处于上升旗形缩量整理阶段,短线有望突破运行上轨,操作上不妨积极关注。国投新集主营业务为煤炭采掘、洗选和销售,旗下拥有4座生产矿井,合计核定产能为1055万吨,资源储量101.6亿吨。公司主要煤种为气煤和1/3焦煤,具有中灰、低硫、特低磷、高挥发和高发热量等特征,主要产品为动力煤(4800-5500kal/g),主要用作发电、冶金、石化和建材等行业的锅炉燃料,副产品主要为煤泥,主要用作以低热值为燃料的热电厂。
区域优势放大行业景气效应
煤炭行业近期景气旺盛,不仅因为冬季历来是用煤高峰期,而且还源自全球能源高价格时代的来临,赋予了煤炭价格持续上涨动能。同时,我国近年来的煤炭产业政策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对煤炭价格的定价权。
而对于国投新集所处的华东区域来说,煤炭生产企业的日子可能过得更好。对比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和西北地区煤炭库存量以及相应的增长率发现,在6-9月和11-1月的煤炭库存变化上,华东地区库存下降率的幅度是五个地区中最大的,反映出该地区煤炭需求激增情况。今年12月份,上海消费地到厂的大同煤、蒙煤和贫瘦煤的价格分别为535元/吨、528元/吨和510元/吨,相对于去年同期分别上涨68元/吨、73元/吨和160元/吨,涨幅在14%-30%;江苏南京消费地晋城煤、淮北煤和陕西煤价格分别为540元/吨、550元/吨和580元/吨不等,相对去年年底上涨30元/吨、55元/吨和60元/吨,涨幅6%-10%之间。
拥有运输半径优势的国投新集有望充分享受华东地区煤炭的景气度,从而放大行业景气所带来的利润释放效应。
09年将进入高速增长期
从公司基本面来看,国投新集资源储量101.6亿吨,约占华东地区总储量的7%。目前公司拥有新集一矿、新集二矿、新集三矿和刘庄矿等四座矿井,地质储量总合为27.80亿吨,可采储量10.81亿吨,合计年核定生产能力1055万吨。上述四座矿井剩余服务年限分别为41年、38年、19年和160年。
除现有的四座矿井,公司目前还有板集和口孜东两处在建矿井(募集资金的投入项目)。两处矿井地质总储量13.12亿吨,可采储量5.93亿吨。板集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为300万吨,口孜东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500万吨,预计将分别于2009下半年和2011年建成投产,建成后剩余生产年限分别为49年和60年。因此,公司产能将在2009年下半年增至1355万吨,2011年增至1855万吨。
目前的增长主要依赖于行业景气所带来的煤炭价格上涨,属于典型的内涵式增长。而在09年后,由于募集资金项目的逐渐投产,从而使得公司的产量迅速提升,有利于推动着公司进入高增长期。
值得指出的是,公司具备储量的比较优势。按照目前存量资产和06年核定的生产能力,公司目前资源能够开采135年,位居所有煤炭类上市公司首位。每股资源量0.58吨,位居煤炭类上市公司中枢。同时公司未来增量可期。
可为长线投掷者的首选,不是我吹,我自己也买了一万股呵呵...
宝钢股份,大侠帮我找一下他的详细资料?
武钢被曝裁员万人 一些员工将提前退休居家休息
钢铁业前所未有的低迷之际,处于钢铁业第一方阵的武钢启动了大规模“减员”。昨日有报道称,武钢集团可能将裁员1.1万人,武钢股份计划裁员6196人。新京报记者昨日自三个独立消息源处证实了这一消息。
昨日晚间,武钢集团声明称,目前并没有“裁员”,“内退”、“临时歇工”等措施并没有改变职工的劳动关系和薪资关系。
裁员进行时,有的已签了“离职”合同
一位钢铁业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媒体报道的裁员数字准确无误。他发来一份裁员清单,清单显示武钢股份将裁员6196人,清单于12月8日印发、署名为武钢股份总经理办公室。
新京报记者自武汉当地消息人士处了解到,目前武钢正在进行大规模裁员,工作推进有序,有员工已经接受了公司方面给出的离职条件。
一位武钢股份员工在接通新京报记者电话后但很快挂掉,只表示,“已经和厂里签订了合同,不便接受采访”。
新京报记者以员工身份致电武钢股份炼钢总厂一位负责人,当被问及大规模裁员计划时,对方表示,现在公司方面确实有裁员计划,但网络传言不可全信。“提质增效、降低人力成本,这是大势所趋。当然,对于年轻员工也会区别对待。”该负责人说。
有些员工将提前退休、居家休息
一份裁员方案显示,裁员对象主要是岗位工作量不饱满、不胜任岗位工作、没有竞争上岗等职工,他们将通过提前退休、居家休息等渠道退出岗位。
官方的网站信息显示,武钢集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其已连续六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
但行业低迷令武钢股份业绩承压。
今年三季报显示,前9个月武钢股份大幅转亏,亏损10.01亿元,净利润骤减200%,而在今年上半年,武钢股份尚盈利超过5亿元。
上述裁员清单显示出此次裁员与业绩变化的联系。武钢股份旗下的能源动力总厂、冷轧总厂等工厂裁员最多,都达到了600-700人。公司上半年冷轧产品营收约138.6亿元,比上年同期大幅降低了22.44%。
上钢网高级分析师张磊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虽然裁员有助于减轻企业负担,但仅靠裁员,企业依然无法摆脱目前困境。
新闻延伸
风暴中的武钢“雪上加霜”
在中央巡视和行业寒冬加剧的双重压力之下, 成立近60年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下称“武钢”)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将自己的沉疴顽疾曝露出来。
原董事长邓崎琳落马,外派职工做警察,与柳钢10年“貌合神离”的重组正式结束,长达1.8万字的巡视整改通报自爆家丑……自8月29日邓崎琳被宣布落马后,短短几周之内,老央企武钢新闻不断,处在舆论风暴中。
许多人将之视为武钢一个时代的结束,更多的人则希望武钢能迎来一个新时代,因为它是中国钢企的缩影。
武钢的“老毛病”:大而不强,有领导以“钢”谋私
邓崎琳的落马,让公众对这位执掌武钢达10年之久的董事长和武钢的“邓崎琳时代”开始审视。
首先被质疑的是邓崎琳主导下武钢以规模为上的快速扩张。
2011年邓崎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自豪地说,“我们在5年里面,再造了一个武钢”。据其介绍,自己刚接手武钢时,公司的产能为900万吨左右,不仅被老对手宝钢(当时产能为3000多万吨)、鞍钢(当时产能为1500多万吨)甩出一大截儿,就连曾经的“小兄弟”莱钢、济钢产能也有1000万吨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感到确实很迷茫。我们企业怎么办?”邓崎琳说,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武钢内部和国资委官员提出的“被宝钢兼并重组”的建议。
于是,武钢掀起了一轮快速兼并重组的行动。2005年上半年,重组鄂钢,下半年重组柳钢(601003.SH),2007年后重组昆钢,产能也随之快速扩张。“它们进来后,我们就有3600万、4000万的产能了。宝钢怎么兼并我,它已经咬不动我了。”邓崎琳曾表示,“十二五”期间武钢的产能规模要达到6000万吨。
有人称,“邓崎琳时代”的快速扩张只达到了避免“被兼并”的目的,并未扭转“被超越”的目标。
201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有8家钢企榜上有名,武钢排名最后,宝钢排名最前。2014年,宝钢的营业收入为483.2亿美元,武钢为237.2亿美元。
此外,邓崎琳掌舵期间,武钢集团核心子公司武钢股份(600005.SH)的盈利情况整体下滑。2012年其净利润跌至2.1亿元的低谷,2014年有所回升(12.57亿元),但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22亿元,同比下滑9.81%。
除了公司发展上的痼疾外,今年2月开始的中央巡视以及此后的武钢巡视整改通报,则将武钢在内部管理上的问题一一揭露。
比如,选人用人不讲规矩。个别领导干部搞团团伙伙,部分干部“带病提拔”,影响恶劣。如武钢股份原副总经理孙文东2009年被审计发现严重问题后,仍被调到鄂钢公司担任总经理,并推荐为湖北省人大代表。
比如,以“钢”谋私,大肆敛财。巡视、整改期间,武钢有42名领导报告有亲属围绕武钢做业务;清查项目2911个,发现问题项目836个,涉嫌暗箱操作、利益输送、***员插手工程项目271个。
比如,违规决策,管理混乱,造成国有资产巨额损失。2010-2014年,公司68个重大项目中有41个没有经过集体决策,比例高达60%。武钢巴西MMX项目决策过程中,存在先拍板后论证、后续风险没有控制、境外投资管理制度缺乏等问题。
今年6月,中央巡视组向武钢集团反馈专项巡视情况时,提出了四点意见建议,其中提到“特别要管好‘一把手"。这个表述曾引发公众无限的想象。邓崎琳落马后,在媒体的报道中,这些想象开始被一一“对号入座”。
武钢的“邓崎琳时代”已经终结,但其间遗留下来的问题,对继任者和武钢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正式职工转岗当警察,武钢为啥出此招?
9月8日发生在武钢集团子公司武钢重工集团的一件事,或许可以被写进武钢的历史。
当天上午,45名武钢重工职工从厂区集中出发,到武汉化工区当警察。这是武钢历史上第一次派遣职工“走出去”为社会服务。到现场为他们送行的,是武钢历史上第一个“外来”一把手、出身于宝钢的马国强。
在武钢,这45名职工的准确称呼应是:富余职工。
据媒体报道,他们大多是生产一线的机床工、造型工、焊工等,年龄最小的32岁、最大的52岁。因为钢铁及配套行业过冬,武钢重工关停并转持续亏损、扭亏无望的单元和产线,大幅度精简职工队伍,产生了不少富余职工;部分产线也因为合同不饱满,职工收入得不到保障。
据了解,下一步武汉化工区还将陆续提供警察、保安和物业等300余岗位吸纳武钢重工的职工。武钢重工也将开拓其它社会渠道,将陆续派遣职工服务外部市场。
尽管从国企产业工人变为社会服务人员,但他们 “武钢正式职工”的身份关系不变,薪资关系不变,组织关系不变。
武钢集团董事长马国强在现场为职工鼓劲加油。他说,人力资源优化是国有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把人力资源盘活、用好,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既有利于个人发展,也有利于武钢未来竞争,对社会也是重要贡献。
武钢的这次用工改革,与日益严峻的行业形势和上半年的经营业绩有关。据媒体报道,今年1—6月份,武钢没有完成年初预算目标和国务院国资委下达的经营业绩考核目标,6月首次出现亏损,7月连续亏损,且亏损加剧。危机面前,压缩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武钢的重要选择。
武钢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称,目前,武钢劳动生产率仅为世界先进钢铁企业的1/3,与国内先进钢铁企业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同时,武钢吨钢人工成本是国内先进民营钢铁企业的3倍左右。
8月5日,武钢印发《关于应对危机保生存、全面压降成本费用的通知》;8月14日,武钢人力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业务回归工作的通知》。关于下一步劳动用工改革方向,武钢人力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是加大业务回归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人员交流输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
当然,对于武钢来说,人力资源优化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的任务。
邓崎琳2011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段话,或许能为武钢的人力成本负担做个注解:武钢是个5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老企业,有10多万职工。7.3万在岗职工,两万内退,不到两年就将退休回家的,6万离退休职工。还有3万多大集体职工,就是没考上大学的武钢子弟,自己搞的企业,靠武钢生存,搞些活路的,3万多人。“一共十几万人,都要吃武钢的饭,还不能直接推向社会。”
与柳钢分手,“生命工程和希望工程”或受影响
9月8日的外派职工,被许多人看作是武钢在应对危机上向前走了一步。但次日柳钢股份(601003.SH)的一则公告,则让许多人对武钢平添担忧。
9月9日,柳钢股份发布公告称,接到控股股东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的通知,广西国资委与武钢集团联合设立的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近日召开了股东大会,同意广西国资委从广西钢铁集团撤资,柳钢集团退出广西钢铁集团,广西钢铁集团成为武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其注册资本也由468.37亿元调减为80亿元。
这标志着柳钢与武钢长达10年的跨地区重组正式成为历史。
据媒体报道,2005年12月,广西国资委与武钢集团签署了《武钢与柳钢联合重组协议书》,为推进防城港钢铁项目,双方约定联合成立武钢柳钢(集团)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后更名为“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武钢集团以现金出资占80%股权,广西国资委以柳钢集团全部净资产出资占20%股权,初始注册资本为440亿元。防城港项目预计总投资为2000多亿元。
今年3月,邓崎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一项目对武钢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武钢地处中部地区长江中游,过去是黄金水道、九省通衢,到现在我们的进口矿石达到几千万吨,都要从海边运过来,运费每吨高出100多块钱,一年进口一千万吨就是10几个亿,两千万吨就是20、30个亿。在钢铁寒冬的时候,这是很不划算的。”
今年6月,马国强出任武钢董事长。6月15日,马国强任董事长10多天后,就前往南宁拜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马国强表示,防城港对于武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武钢把防城港钢铁项目建成1000万吨规模的决心不会变。他希望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如期实现冷轧产线顺利投产,早出效益。次日,马国强到防城港钢铁基地调研并强调,作为武钢的生命工程和希望工程,防城港钢铁项目是武钢发展的未来和机遇,把握好这一难得的机遇,将“建成世界一流钢铁企业”从口号变成现实。
关于“分手”的原因,双方并没有公开。据媒体报道,武钢内部人士表示,柳钢撤资是商业合作的正常现象,双方都有合作与不合作的自由,“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但是我们建设防城港项目的信心和决心是不会变的。”
有业内人士甚至称:“武钢和柳钢从来都没有真正的合并过,连恋人都算不上,说离婚都过了,现在不过是回归现实而已。”
柳钢、武钢“分手”后,钢铁行业的合并重组问题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反思。有人表示,如今看来,依靠行政手段来强推兼并重组,违背了市场规律,虽然形式上重组合并完成了,但往往后期会遇到合而不并、貌合神离的结果,最终无法实现压缩过剩产能、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但亦有人表示,中国钢铁业重组尽管有困难,但依旧是大势所趋。
关于防城港项目,有人担心柳钢撤出后,独立运营该项目的武钢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拖累,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资金,“另外,武钢毕竟不是当地企业,各个方面可能不会像之前那么顺畅”。也有专家认为,“分手”事件并不会对武钢造成太大拖累,因为防城港项目一直就是武钢在建设,地方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仅是提供相关支持,毕竟地方政府会从中直接受益。
;宝钢股份(600019)2008年盈利64.59亿元
公司认为,钢铁供过于求将长期存在
宝钢股份(600019)28日披露的年报显示,2008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008.5亿元,同比增长4.74%;实现净利润64.59亿元,同比下降49.21%;每股收益0.37元。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8元。公司认为,国内钢材供过于求的局面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
此外,在财政部27日将钢铁行业部分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5%上调至13%的背景下,钢铁企业的经营负担可望减轻。
钢铁供过于求将长期存在
年报显示,宝钢全年销售商品坯材2,281.3万吨。在主营产品毛利率变动方面,宝钢的各大钢铁产品盈利能力全线下降,包括冷轧碳钢板卷、热轧碳钢板卷、宽厚板、不锈钢板卷、特殊钢和其他钢铁产品在内,毛利率同比下降1.02个百分点和9.09个百分点不等。
年报坦承,随着全球经济步入下行周期,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也进入一个重要转折期,国内钢材供过于求的局面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
按照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1-2月份,我国钢铁行业由去年同期的盈利255亿元转为净亏损7.7亿元,前景不容乐观。
平安证券研究员聂秀欣认为,春节以来机械行业的销售复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始,未来其对钢材的需求拉动作用也值得期待。再加上二季度钢材传统销售旺季的到来,预计未来钢价继续下跌的空间不大。但在行业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的背景下,钢价上涨的空间也有限。
存货跌价准备拖累业绩
年报显示,宝钢在2008年末的坏账准备余额达3.72亿元,存货跌价准备余额达38.86亿元,年末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余额为4907.02万元。
而今年1月21日,鞍钢就率先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2008年净利润约34.20亿元,同比上年约下降55%,公司全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约为18.07亿元。仅在去年四季度,鞍钢就亏损了48.3亿元。
此外,在发布业绩预告的钢铁企业中,三钢闽光预计2008年净利润同比下降70%-100%;柳钢股份业绩预减98%,每股收益不足0.01元。此前,安阳钢铁、凌钢股份2008年业绩分别预减50%以上,西宁特钢2008年预亏。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高价库存和钢价下跌是钢企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钢铁企业为了2009年能够轻装上阵,将会对存货采取计提跌价准备,这将影响钢企2008年的业绩。2008年三季度钢铁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只有23.92亿元,年报的减值损失直线上升将不可避免。
值得关注的是,财政部27日公布了涉及此次出口退税率上调的具体钢材品种清单。从列表情况看,冷轧、硅钢等相对高端品种成为本次关税调整的主要受惠者。部分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5%上调至13%,这有利于国内钢厂提升自己的报价竞争力。中信证券周希增认为,由于外部需求萎缩严重,退税率上调恐怕很难有效扭转钢材出口下滑的趋势,但在减轻企业经营负担方面的作用更为明显。
关于“柳钢去年盈利”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山菡]投稿,不代表司岷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zsmmy.cn/xqzs/202507-105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司岷号的签约作者“山菡”!
希望本篇文章《柳钢去年盈利》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司岷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柳钢去年盈利”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柳钢去年盈利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目前我国钢铁业产能出现...